编者按: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不断上涨,原油、成品油价格也有所上浮,有的地方上调了油价,棉花价格上涨之后又恢复了正常。钢、油、棉都属于国家重要基础战略物资,处于市场价格的源头,影响面大。如何看待近期钢、油、棉价格的波动?这种波动对国民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怎样看待钢、油、棉价格波动》系列报道,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报道和分析,请读者予以关注。
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一改6年来持续下滑的局面,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扬,出厂价由年初的每吨2000元上升到2400—2600元,个别地区市场价格高达每吨2800元以上。但也有部分地区,如西南、东北的钢材出厂价格增幅较小,价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了解,全国钢材价格近来大幅上涨,使得自1993年以来持续多年黯淡低落的钢铁市场闪现曙光。国家冶金工业局副局长单亦和日前说,在钢材价格已经降到低谷的情况下,钢材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是正常的,46户产钢50万吨以上企业的产品出厂价也基本合理。有关人士分析,这次钢材价格明显回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普通建筑钢材由供大于求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并出现了区域性短暂的供略小于求。其原因一方面是钢铁行业总量控制效果明显。今年国家把“煤,钢,铁”作为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重点。钢铁行业按照国家要求,关闭了众多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小钢铁厂,淘汰了不少大企业中的落后装备,调整产品结构,限制长期供大于求的普通螺纹钢、线材等品种的产量,使钢材结构性供大于求矛盾得以缓解。1-4月份全国产钢4003万吨,同比增加113万吨,增长2.9%,扣除出口增量后比预期总量控制目标多产28万吨,增长0.74%,增幅明显回落。
有关资料表明,总量控制促进了价格回升,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和资金状况明显改善。1—4月份大中型冶金企业实现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19亿元,增长6.6倍,与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一季度实现利润增长的幅度基本同步;现金回款率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与年初相比应收账款下降2.4%;应付账款下降2.2%;产成品资金下降4.5%,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另一方面是由于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由于国家实行了严格控制进口的措施,1—4月份进口坯材54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吨。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较快增长,钢材需求量上升,带动了国内出口。根据海关统计,1—4月份出口钢材钢310万吨,同比增加186万吨,同时净进口减少了207万吨。
其次,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拉动了钢材需求。一季度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都有明显增长。西部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改为零税率等,也是刺激投资和钢材需求的重要因素。
第三,从1994年以来,钢材价格持续下滑,特别是1997年以后每年都以150元每吨左右速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流通企业不大量存积钢材,实现零库存营销策略,用户也是随用随买。今年一季度以来。钢材价格出现回升迹象,出于“买涨不买落”的心理,4月份以来流通领域开始适量补库,加速了钢材供求关系的变化。
有关人士指出,值得警惕的是,个别商家借钢材价格上扬和部分地区因运输紧张出现暂时性缺货之机,炒作钢材,推动钢材市场价格上升过高过快。
目前钢材价格恢复性回升是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钢材价格一路下滑。如建筑钢材平均价格比1993年每吨降低1100元,1999年末降到了2000元以下,每吨亏损230元;全行业销售利润率由1993年平均9·73%降为1·02%。因此,当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下滑到谷底时出现恢复性反弹是正常的,合理的。
我国钢材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国际市场行情会通过进口机制对国内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国内钢材的合理价格也应参照进口钢材价格。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从1999年三季度以来已开始上涨。一些产钢大国4月份每吨螺纹钢比年初又上涨20美元以上,热轧板卷上涨30美元。
有关权威人士认为,过高的价格有负面影响,而且不可能持久。如果钢材价格过高,无论对用户、社会还是对钢铁行业自身都是有害无利的。一是会刺激钢材大量进口,抑制钢材出口;二是影响钢铁行业完成关闭小钢厂和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的任务,甚至已经停产的小钢厂还会死灰复燃;三是会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机械、金属制品、建筑等行业也难以承受,将抑制钢材消费需求,导致钢材市场萎缩。这些都可能引起供大于求矛盾再度出现,使钢材价格大起之后出现大落。
因此,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应该努力使钢材市场保持稳定、合理的价位,保持国内外市场钢材价格的大体一致,这样既可以使钢铁行业有一定盈利能力,为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不致过多地增加钢材用户的成本负担。